——访青年艺术家顾童
青年“哲匠”顾童,是一位“三栖”艺术家。而讲述她精通陶瓷、印章和书法三门艺术的故事,还得从她儿时颠沛辗转的生活经历说起。
1965年,高岭村一带的高岭土经过数百年的持续开采后停工了。昔日人来人往的矿场恢复了宁静,而山下那条曾经泊满小船的瑶河,也变得空空荡荡。如今,作为对这段历史的佐证,在高岭周围地区,不时可以看到一片片陷落的洼地,以及一些白色的小山——前者是挖取高岭土形成的矿坑,后者是提取高岭土后废弃的尾渣。
全国有两个磁器口地名值得关注。
“陶瓷不仅是物化的器皿,更是人类精神的产物。现当代的陶瓷艺术既要表述艺术家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也要呈现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印迹。而印章,在很多场合代表着中国元素。很少有一种艺术能够像篆刻一样,给我们带来如此强烈的文化自信。我通过创作姓名印、百家姓印、肖形印,想让作品和读者找到对接点,发生关联、产生共鸣,以传播‘和合文化’,努力让传承成为潮流。”顾童说。
国家试验区已成为推动景德镇发展的“加速器”。
在开弥看来,景德镇与她法国的家乡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色彩;不同之处在于,景德镇变化日新月异。
“不管做什么,先要做朋友,这是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亘古不变的规律。”爱可坚信,“一带一路”新机遇将给中国和土耳其的陶瓷爱好者带来更多惊喜。
如今,我看到的昌江或是饶河,都不宽阔,但就是这并不宽阔的河流,成为景德镇瓷器外运的最重要通道——自古以来,有四条商道将景德镇与外面的世界相连接,而昌江和饶河都是其组成部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世纪之交,与景德镇瓷业没落相伴的,是其他瓷业重镇的崛起。
制作:程迪 余刚 王中庆
当时,公司高管团队中十人有九个反对。“继续做国内市场,啃景德镇这块老牌子,无异于‘啃老’。”余望龙说,但要想开拓海外市场,则意味着要在品牌推广、产品设计上大把砸钱,还要不断“烧钱”参加各种展会,这些投入也不见得就一定能收回来。
眼下,尽管受疫情影响,陶溪川不见游人如织,但直播基地分外热闹,每周40余人正在接受线上直播带货培训,他们将成为陶瓷销售的主播、助播和市场运营人员。
“婺州窑、篆刻、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同的瓷泥、不同的釉料、不同的篆刻主题,经过手工匠造,再经过火的历炼,就变得有了灵魂。我愿意尽自己所能,让婺州窑上的中国印发扬光大。”顾童说。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希望和大清朝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英国人为乾隆皇帝精心准备的,企图用来证明日不落帝国强盛的礼品中,除了天文望远镜、西洋马车和火炮外,还有不少制作精美的瓷器。
(小标题)瓷器之路
古代瓷器装饰讲究“画必有意,意必吉祥”。清乾隆青花蝙蝠葫芦纹葫芦瓶,取葫芦之造型,主体纹饰为葫芦纹与蝙蝠纹,因葫芦与“福禄”谐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清光绪五彩堆雕莲纹竹节帽筒,外形像竹子,寓意节节高升;筒身绘有3支戟和莲花,寓意连升3级;底部绘有祥云,象征平步青云。
老余还记得,那时,瓷厂经常接受政治任务,比如生产国礼瓷、纪念瓷、国家领导人专用瓷等。如1978年邓小平出访美国,就曾将建国瓷厂生产的扁肚花瓶和双耳瓶作为国礼。
瓷器是人为与窑变的融合,
文化氛围很浓厚,
元代以前,瓷器的主要原料就是瓷石。在多河流与山溪的景德镇,但凡有窑的地方,就一定会在流水处搭建水碓,以便利用流水的力量带动巨大的木棒,将瓷石粉碎。不过,即便最优质的瓷石,它的成器率仍然很低,时常会烧出废品和次品。后来,工匠们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普通瓷石中加入一些采自高岭山的白色矿石,不仅能提高瓷胎的耐火度,使烧出的瓷器更加坚硬和光洁,还能大幅提高成器率,并能制作大型器具。这种白色矿石就是高岭土。
磁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历史上曾因临滏水取名“临水县”,因地产磁石而得名“磁州”。开皇十年(590年)设慈州,北宋政和三年(1013年)改为磁州,1913年改为磁县。磁县自古仁人志士辈出,是战国名相蔺相如的故乡。
有意思的是,散居世界各地的各个民族,大多在几千到一万多年前熟练掌握了制陶技术;但说到制瓷,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国的独门绝技。
注入茶水,叶子仿佛在水中漂浮。
在长期的瓷业生产进程中,景德镇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瓷业习俗。祭窑神就是景德镇传承数百年的民间祭祀习俗,窑神的故事要从馆藏明代正统年间青花大龙缸说起。
这是让叶卡捷琳娜震撼的一幕:凌晨时分,景德镇陶瓷跨境电商数字产业园大楼内,一个个主播精神抖擞,操着熟练的英语直播带货,面前的手机屏幕上,来自世界不同时区顾客的备注信息不停滚动:“杯底要刻上我的名字”“把我家小狗的头像印到正面”……
因为,他的身份是陶瓷艺术家。在这条翠树掩映的山谷和这座窑火千年不熄的城市,范平是众多怀揣梦想的陶瓷艺术家之一。
距景德镇1600多公里的海南,有一座小镇叫潭门。镇上,有一家中国南海博物馆。在博物馆一角,我看到一条古色古香的木船。这条长20米,宽近10米的木船,是按照从西沙群岛华光礁礁盘上出土的一条沉船复制的,称为华光礁一号复原船。经考证,华光礁一号是一条南宋中期的商船。船上的主要商品为瓷器,以青白瓷和青花瓷为主,来自景德镇等地。
2016年,陶溪川文创街区开门迎客,从外表看,老厂房、老窑炉、烟囱、水塔依然耸立,但是它们的结构已经改造,功能和业态重新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