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姓好听的名字(翟姓女孩起名)

2023-10-28 04:34:48
八字起名网 > 八字起名 > 翟姓好听的名字(翟姓女孩起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翟姓好听的名字,以及翟姓女孩起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翟氏历代人物考之七:翟义满门英烈千古颂

翟氏历代人物考之七:翟义满门英烈千古颂

西汉末年翟义率军讨莽

翟义(?-公元7年),字文仲,西汉汝南上蔡(今上蔡西南)人。丞相翟方进少子,以其父荫而任为郎。年二十出任南阳都尉,不畏权贵,威震南阳。曾经因事触法,被免职。后又起用任弘农太守,迁河内太守、青州牧,再徙任东郡太守。义公秉性刚毅果敢,为官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有其父遗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14岁的汉平帝暴死。王莽挑选了一位只有两岁的刘婴继位。公元6年,刘婴被立为皇太子,王莽则以周公自称。此时,王莽的称帝之谋引起了刘氏宗室及官吏的强烈反对,下层吏民也街谈巷议,纷纷表示不平。

翟义公更是义愤填膺,对其外甥上蔡人陈丰说:“新都侯王莽居摄天子位,号令天下,故意选择宗室中最幼小的皇子为孺子继位,可见其篡夺汉家之心。今宗室衰弱,无人敢挺身卫国。所幸我为宰相之子,身居大郡太守,世承汉家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我欲举兵向西,诛杀不当摄政之人,选汉家宗室子孙,辅而立之。就算是时命不成,犹可身埋而名立,无愧于先帝。如今,我将发兵,你肯跟从我吗?”陈丰时年十八岁,勇猛强壮,一口答应。

翟义率军讨莽

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翟义联合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刘信弟武安侯刘璜、刘信之子东平王刘匡等举兵起义。立刘信为天子,自称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以东平王傅苏隆为丞相,以东平王府中尉皋丹为御史大夫,移檄郡国,声讨王莽鸩杀平帝、矫摄尊号。及至山阳(焦作东南),已聚众达十余万。自茂陵以西至汧(今陕西陇县),二十三县亦群起响应。

王莽闻知,急拜其同党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光禄勋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明义侯王骏为强驽将军、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宗伯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中郎将震羌侯被窦兄为奋威将军,发兵出击义军。

王莽诸将东进至陈留菑(今商丘市兰考县),与起义军武安侯刘璜部会战,刘璜兵败被杀。王莽同时捕斩刘信之子谷阳侯刘章、德广侯刘鲔。与此同时还派兵将翟义兄翟宣【1】、母练及亲属24人皆斩杀,暴尸于长安街衢。

公元7年11月,翟义收拾残军坚守圉城【2】,被王莽大军重重围困,很快即被攻破城池,翟义与刘信等弃城败逃。刘信逃脱,翟义在固始境内被捕,即遭惨杀害,陈尸于市。

次年二月,王莽又夷灭翟氏三族,将尸首与五种剧毒之物一同坑埋;将翟家宅第全部毁塌,灌以污水;将其父方进及先祖墓冢尽掘,焚尸坏棺,惨绝人寰。从此南阳【3】翟氏遭遇空前浩劫,只有极少数人侥幸逃脱躲藏于各地,从而星火相传。

滑县“京观”,又名“骷髅台”

根据滑县县志记载:汉东郡太守翟义起兵讨王莽,为莽所杀。王莽还嫌不解恨,又下诏在濮阳、无盐、圉 、槐里、盩厔五地建立“京观”,又名“骷髅台”以威众。

所谓“京观”,就是战争中的胜者收集敌人尸首,外加封土而成的高冢。建立“京观”,一方面借以炫耀自己的武功,另一方面用来恐吓敌方。王莽还让人在“京观”前高树表木,上书“反虏逆贼鲸鲵,意思是“造反叛国罪大恶极之人”,并派出官吏在每年的秋天前往检查,禁止毁坏,以此来威吓天下。

在滑县万古镇古韦城北三里、冢后村西南一里,今存一座高台。据测量台高三米,占地一千多平方米。这座高台,当地称为翟义冢,也称翟义台。台之四旁,枯骨往往暴露地面。后人称为翟义台。上有石佛寺,在“冢后村”(也称“忠厚村”)南半里许。

冢后村“石佛寺”

冢后村翟义台上“石佛寺”

翟义首举反莽大旗,虽兵败身亡,但他动摇了王莽的统治地位,也引燃了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的星火。他的义举得到了后世人的肯定和赞扬。

一个两千年前的“义者”直面暴虐,揭竿而起,这是一种何等的使命与担当!当权者毫无底线的泄私愤之举反倒是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位失败的英雄。让他成为了一座丰碑,升华为一种信念,凝聚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的抗争精神。在这个意义上,翟义虽死犹荣。

今天我们看到的“翟义冢”就是王莽当年所建的五处“京观”之一。

冢后村“翟义冢”

王莽【5】对翟义及其族人丧心病狂的报复屠杀,使南阳翟氏在这场浩劫中九死一生。可还有像翟琅琊那样的方进公后人逃出了魔爪,后来王莽身败名裂,光武中兴,翟氏后人又陆续返回祖地,繁衍生息。

据河南上蔡翟氏宗亲联合会资料介绍,在今天的河南党店镇的“大翟村”,居住着翟姓人口4500多人,周边村翟姓人口数也达四万之众。大翟村仍然是河南党店镇的比较大的行政村之一。

河南上蔡党店镇的“大翟村”

除河南上蔡而外,在湖南永州(翟义堂弟翟洪后裔),湖北黄梅、广东东莞等地,由翟方进、翟宣、翟义父子肇始的“通明堂”汝南翟姓,书香世宦、文忠武勇、衣钵薪火相传。

“吾翟氏本汉高陵侯子威公后裔,世居邑北华陂鸿隙湖畔。新莽篡位,候仲子义,时守东郡,起兵讨之,不克,身死。家以夷灭。其子辈一支逃匿邑东姚楼村某姻亲家,得告无恙,即今上蔡翟氏族众之所自出也”。(河南上蔡《翟仲光墓碑记》捕要)。

以方进公一门父子忠烈声威赫奕而形成的“汝南郡望”和“南阳都望”,对中华翟氏的发展影响深远。云南镇雄2013年《翟氏族谱》特地注明“南阳郡”【4】;王官屯翟家湾“翟氏宗祠”尚存楹联,提及“通明相业,光昭家乘”;道光年间滇黔川三省续谱和云程系翔皋续谱,都有文字提及这段历史;周驿站松山大祖坟,仿尧公手书“南阳郡翟”碑石巍然屹立……滇黔川三省翟氏皆可溯源河南南阳、禹州,而中华翟氏“翟无二姓,均本一脉”千真万确。

翟义军讨

方进公还有部分后裔迁居避祸于安徽歙县大山中,后又迁居桃花潭畔水西玉屏山下,建庐而居,其村称“吊隐台翟村”,然后在水东发展成“南阳镇”,形成南阳翟氏。西晋时,从这里走出过丞相翟文选;东晋时出过吏部尚书翟酭;宋时出过内阁尚书翟起云和府教翟阳,故而名闻遐迩。晋帝曾賜其宗祠为“孝义堂”。明清时得到很大发展,在水东南阳镇逐步形成了“江南名族”,其翟氏宗祠被称为“中华第一祠”,翟氏族人迁徙分布全国各地。

这是湾沚翟广积老师收藏的南阳翟氏宗谱影印件(2021年发现)

【注释】

【1】翟宣:西汉上蔡人,方进长子,翟义之兄,字太伯。翟宣是一位君子,像父亲一样“明经笃行”——学识渊博德行笃正。他在父亲翟方进还未死前,就做了关都尉、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大守。按上文史料,绥和二年(前7年》,翟宣嗣高陵侯;建平元年(前6年),哀帝即位,翟宣“益五百户”;父亲翟方进死后,其“恭侯”美谥,亦由翟宣继承。但到居摄元年(公元6年),王莽灭其宗。

【2】圉城:现为豫东开封市杞县圉镇镇。

【3】郡姓:一郡的大姓望族。古时一郡之内,大姓显贵望族,方能称为郡姓,非者不予以郡姓。

【4】南阳郡: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5】王莽: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至公元23年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成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打出“为国讨贼,以安社稷”的旗号,起兵十余万,立严乡候刘信为天子,三辅二十三县十余万人起而响应。王莽闻讯后,连忙派关东甲卒前往镇压,闹得首都周围十分紧张,直到第二年二月,オ将翟义等人的反抗镇压下去。

【5】濮阳:西汉之濮阳,管辖范围就在今滑县东南一带。西汉著名谏臣故籍在留固尖庄的汲黯,也被介绍为濮阳人。

【6】本文根据贵州翟氏宗亲翟显长、翟培江编撰的滇黔《翟氏宗谱》人文传记篇内容编写,特此致谢!并对湾沚沚津学校翟广祝老师提供其所珍藏的宗谱资料表示感谢!

诗词丨陶渊明:让生命回归丰富的宁静

—回复『 早安 』,迎来一天好心情—

◆ ◆

作者:大老振读经典

人世间最难的事情莫过于面临选择而无法取舍。

选择了林荫小路,就放弃了阳光大道;选择了欣赏奇景,就放弃了平坦旅途;选择了重新开始,就放弃了曾经拥有;选择了奔赴远方,就放弃了现世安稳……

陶渊明一辈子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到底是出仕还是归隐?

纠结,不是不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舍不得放弃。

--01--

陶渊明出生在四分五裂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有名的乱世。

乱世,之所以乱,是因为失去了“道”。

作为一个受儒家影响颇深的儒生,陶渊明不会没有听说过孔子的一句话: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生活在这样的乱世,“归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建功立业的理想呢?少年状且厉、抚剑独行游的豪情呢?难道一辈子就守着祖上留下来的这几亩薄田生活吗?

陶渊明不甘心,他二十九岁才得到一个江州祭酒的位置,虽然官小,但是他觉得他可以吃苦,也可以从最基层一点一点做起。

但当时陶渊明的顶头上司是江州司马王凝之,那可是贵族中的贵族。首先他姓“王”,就这个姓氏,陶渊明奋斗一辈子也赶不上他刚刚出生时的起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指的就是王家和谢家。

据说陶家曾经在一个王姓人穷的时候送一船米给他,结果被当面拒绝,并且说:“我王家的人没米下锅,自会找谢家去讨,不要你陶家的米!”

现在这个上司不仅是王家的人,而且,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他的夫人姓谢,就是“淝水之战”统帅谢安的侄女,“咏雪才女”谢道韫!

没什么本事庸俗乏味还能做到一市之长的王凝之,他的眼里只有出身。陶渊明就算是再兢兢业业,又能如何?

陶渊明愤而辞职。

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庐山脚下的那几间茅屋.

也许是为了说服自己,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吧?陶渊明一口气写了六首《劝农》: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还是做一个农民吧,像上古时代那样,自给自足、逍遥自在,没有门第、没有虚伪,做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很好吗?

但是,做一个农民,就没有烦恼,一定快乐吗?

人生的烦恼,从来不因为你的出身、你的职业而有所不同,生活原本不易,烦恼无处不在。

--02--

金风送爽,天朗气清,陶渊明静静地坐在在茅屋外面的柳树下谈琴,黄昏的风轻轻地吹动他的头发。身后——夕阳、田野、菊花,把他瘦弱的身躯映成了一幅单薄的剪影。

七弦古琴缓缓流淌着的音符渐渐飘远,一如他此刻飘飞的思绪。他想到他回来之后,奋笔疾书的那篇《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我是哪里人,你们不是都有高贵的门第吗?我没有,我只知道我家后院有五棵柳树,这就是我的号。以后我就叫:五、柳、先、生!

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心想回来过悠悠上古的生活的陶渊明,结果却被现实的石头砸了脚:妻子因难产而死。

陶渊明望着远处的庐山,眼泪簌簌落下。

他八岁就没有了父亲,妻子是母亲做主给他娶的,那是一个农民家的女儿,憨厚朴实,陶渊明和她在一起,虽没有太多共同语言,但是现在她死了,他心里仍然觉得空荡荡的。

其实在他的心里曾经住着一个美丽的女孩儿,可是他知道自己娶不了她,她门第高贵,她的父母绝对不会把女儿嫁给他。

他悄悄写了一篇长长的《闲情赋》,其中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十愿”,在千年以来每一个少年的心头唱响: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

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

那是他人生中留下来的唯一的一篇关于爱情的文字。就是通过这篇赋,我们才知道,娴静少言的陶渊明,原来在少年时代曾经拥有过一段如此刻骨铭心、又如此唯美浪漫的爱情。

即使独自品尝那份相思的痛苦,即使所有的付出都是一厢情愿,也无怨无悔。也许,这就是爱情吧。

烦恼的时候,就泡上一杯茶,捧着一本书来读吧,这样似乎时间也过得快些。

陶渊明翻着他从小最爱看的一本书:《山海经》。

那些奇异的神话故事,陪伴他度过了整个的童年时光。死了也要复仇的精卫,没有了头颅还要战斗的刑天,每每读来都会让他热血沸腾。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一个人的气质里隐藏着他所读过的书,对于陶渊明而言,他不会心甘情愿一直隐居下去,他就像是大海,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暗流涌动。他连写诗都是一组一组的写,没有出仕,只是因为机会没有到而已。

一边读书一边农耕,之后陶渊明娶了第二个妻子,她的妻子为他生下四个儿子后,生病去世。

没有办法,四个孩子需要母亲,陶渊明又娶了第三个妻子翟氏。就是这个妻子,陪伴陶渊明一直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陶渊明心里感受到了为人父的快乐,然而贫穷的生活使孩子们经常挨饿,他的内心隐隐生疼。

所以当接到江州刺史桓玄的邀请信时,陶渊明没有犹豫,赴任去了。

--03--

所有看似随意的选择,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仔细斟酌。

选择出仕,除了经济因素,陶渊明理由有三:

一、新皇帝执政后,大权旁落,国家发生内乱。大乱之后必定大治,也许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况且他今年已经三十七岁了,人生能有几回搏?

二、桓玄是一个很有思想和能力的人,他是北伐名将桓温之子,而且桓玄之前讨伐了把持朝政的司马道子,这次还要讨伐内乱的孙恩,他绝对比王凝之要强得多。

三、他和桓玄也算是世交,他的外祖父孟嘉就是桓温手下的幕僚,而且武将出身的桓玄也很佩服他的曾祖陶侃。陶渊明和桓玄小时候曾经是很好的玩伴儿,从感情上也比较亲近。

满腔热情的陶渊明带着“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决心投奔了桓玄,谁知当他快鞭策马奔跑在驿站上为桓玄送信请兵的时候,他没有想到,桓玄有篡位的野心!

失望的陶渊明以母丧为由离开桓玄,之后又投奔另一个枭雄刘裕,才发现自己才出虎穴又入狼窝。

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人,非忠即奸,任何有能力有思想的人都不会愿意长久地屈居人下。

然而陶渊明的内心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陶渊明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失群的鸟一样,怎么和这个时代如此格格不入!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饮酒》其四

别人可以顺势而为,但是他做不到。毕竟他一直生活在东晋,他的曾祖还为东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想到了孔子理想中的生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在暮春时节,天气转暖,穿上轻薄的春装,约上几个朋友,带上各自的孩子,到沂水里洗洗澡,再登上求雨的高台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暖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其一

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他心中所希望的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的日子该结束了,快回去吧!

有酒有酒,闲隐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停云》其二

世初乱而出仕,世乱极而归隐,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可是陶渊明还是下不了决心,一个大男人,都已经四十一岁了,难道要自己的老婆孩子跟着自己讨饭吗?为了自己内心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难道就不可以忍受委屈吗?

人家谢安隐居东山,那叫“高隐”,吃喝不愁,衣食无忧,悠哉乐哉,潇洒风流。

陶渊明决定接受彭泽县令的职务,等挨过青黄不接,等拿到俸禄,等攒够让家人过上吃饱饭的生活,就辞职回家。

陶渊明在这个沼泽湖泊星罗棋布的地方兢兢业业地查户口,得罪了隐瞒实际人口逃税的大地主,他的靠山督邮大人三番五次借检查工作为借口刁难陶渊明,要他必须着官服来见。

仅仅在这里工作了八十天而已,还要不要坚持?但是难道因为那点俸禄,就把尊严低到尘埃里吗?他留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挂印而去。

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做人,总要守住内心的底线。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便会滴在心上。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从此后再也没有回头。

--04--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路途遥远,天还未亮,哪里才是我的家乡?

到了!到了!!终于到家了!“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这次是你真的决定离开,你终于回来了!

他一口气写了五首《归园田居》,来表达他重获心灵自由的喜悦: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杂陈,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即使是做一个不称职的农夫又如何?我愿意!只要不违背我的心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此后的一辈子就这样度过吧,忙时耕种,闲时饮酒,平和闲静、古朴淡远。

这是怎样惬意的生活啊!在锄完地腰酸背疼的回到家里,悠闲地喝上一壶小酒,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这其中的情趣,岂是用语言能表达的?人生若寄,憔悴有时,他一口气又写了二十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也许孩子们不理解他的选择,甚至会埋怨他。可是难道不应该给他们留下一些精神财富吗?

君子忧道不忧贫,物质虽贫乏,却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可是一个人的精神富有,是任何物质都替代不了的呀!

他经常教导孩子们要珍惜时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其一

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习勤奋刻苦:

勤学如春起之苗,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他告诉孩子们要博爱:

落地为兄弟,

何必骨肉亲!

——《杂诗》其一

他也会教导孩子们看淡生死: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其三

可是陶渊明自以为归隐田园就可以平静的内心,很快被打乱了。

公元420年,刘裕废掉东晋最后一个皇帝,建立宋朝,史称刘宋。至此,两晋时代结束,中国进入了历时169年的南北朝时期。

消息传到庐山,陶渊明望着地里的庄稼,久久沉默。他回到草屋里,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并为这首诗写了一篇长长的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桃花源记》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可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又多么令人绝望!他流着泪写下最后六个字:后遂无问津者,然后在旁边署下自己的字——陶潜。

--05--

三年后,一场大火毁了陶渊明的庄园,让他原本贫困的生活更是变得一无所有。

他坐在那五棵柳树下弹琴,那把跟随了他六十年的七弦琴,弦断了。陶渊明的手在无弦琴上拂过,悠扬的琴声在他的心里又一次响起。

这次,他的耳朵里有两个声音在争吵,他知道:一个声音是他的身体,一个声音是他的影子。

身体对影子说:“天地山川可以得到永恒的生命,人却无法长生不老,所以有美酒就喝,千万不要错过。”

影子对身体说:“总有一天,随着你的死亡,我也会无影无踪。为什么不为后世留下美名呢?”

忽然,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声音哈哈大笑起来:可笑啊可笑!一个“形”、一个“影”,没有了人的“精神”,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

陶渊明停下抚琴的手,起身向外走,蓝天下,有鸟儿独自飞过。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其实这世上的每一个人不过是匆匆的过客,就像夏日里朝开夕落的木槿花那样,倏忽而逝。

天地常在,人生无常,“变”才是不变的常态。只有让生命回归丰富的宁静,才能笑看这人事变幻、沧海桑田,才会在每一次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公元427年,陶渊明去世。临死之前,他神情平静,嘴里喃喃念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陶渊明去世的年龄,一直被后人争论不休。无论是五十多岁、六十多岁、还是七十多岁,有什么关系吗?

所有能发光的生命都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

你无法选择你的出身、你的长相、你的智力、你的家庭、你的生活环境,可是你可以选择你生活的态度。

内心拥有丰富的宁静,就会拥有战胜一切的力量。

*作者:大老振读经典,《读者》微信专栏作家,简书作者。一个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疯的语文老师,一个主业教书业余写字的人,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某一刻温暖你的心灵。公众号:大老振工作室;ID:dalaozhen18

—《END》—

后台回复以下数字,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1.早读丨我愿这样老去......

2.带上自己的阳光,向春天出发!

3.诗词丨有一种陪伴,不在身边,却在心间

4.毛泽东诗词里的春天,大气磅礴,铿锵有力!

5.董卿:这个时代最高级的炫富,是家庭和睦

6.“羊毛出在狗身上,由猪买单”(太精辟了!)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翟氏族谱前言》作者 翟怀彦 翟怀贤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基层结构是一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家族血缘关系为本位、儒家思想为伦理规范的社会结构,血缘关系是把社会成员组织起来的天然纽带。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子孙繁衍,世代相传,于是许多族姓在不断地修撰家谱。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给家谱赋予了一些新的内容,同样成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一种文化样式。

我们翟氏族谱在何时续过,现存于何地?只闻年长者云云。其文式及内容今人未知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族人的延续,特别是我族人在字系排辈取名上发生了一些模糊,予成各立其谱系的局面,因此,族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想方设法修订一簿家谱。

七十年代,曾有族人建议修订翟氏家谱,后因种种原因而搁置,当今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物阜民丰,实为修谱之良机。于是在族人的共同要求和支持下,我们修订了这本翟氏族谱。修谱的最大目的,就是让后裔有字辈谱系记世取名之用。

在一九八八年十月于河南洛阳联系的翟氏族谱和我们使用的是同一谱系,从此我们开始了正式修谱,经历了九个春秋,三订纲目,四易其稿,终成卷册。共计三卷,终于实现了族人多年的夙愿。

在修谱期间,因总谱失传,加之年长者相继辞世,以及原始资料不足,文化水平所限,给我们修谱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族人却付于了极大的热情,广泛动员,充分发挥家家户户的积极性,追根求源,在现有长者的口述及有关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首先以时间为顺序进行,历史的纵向考察。后又以居住地、墓地为关键点作横向的剖面分析研究,通过纵观横览支起了一个巨大的历史空间,其间风云变幻,地方掌故,十分感人,力争对几百年的历史作一个详细的回顾,以便对后人有一个好的交待。

因年代悠远,所述年代断限,上限尽量溯其发端,下限至一九九六年春,其间有名字不详者,一律以谱系及世代替。

整个族谱修订过程中,以史料为依据,作正面论述,又以年长者口述作侧面叙说,其中将一些传说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轨迹逐步引向深入,从酝酿准备时期,到后来整理装订等工作细节,无不凝聚着族人的心血。所以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果。

修谱期间,我们在一无资金,二无场地的情况下,终于完成了作为我族人的巨大文化工程。其中一些族人提供了原始资料,一些族人放弃了宝贵的时间,为修谱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九九五年三月九日

《翟氏族谱》支谱

《翟氏族谱》支谱扉页

《翟氏族谱》总谱(三卷合订本)

老磨眼墓地(连云港东海)

图片摄影:翟小华

《风起洛阳》七娘这个让人羡慕的女人:敢为所爱,勇往直前

开篇语:终于熬过了没有《风起洛阳》的几天,你有没有度日如年?

有趣的是,这几天朝思暮想的却不是主角这一对,而是号称“先婚后爱”的小百里夫妇,你是同款吗?

小百里夫妇

百里弘毅就不用说了,智商超高,就算不会武功,也能借力打力,完全不是问题。

我们的二郎,除了社交叛逆症,简直堪称完美。

这里我们就来聊一聊百里的小媳妇,柳然柳七娘。

虽然她不是女一,但却越了解越招人喜欢,如此七娘,是不是你羡慕的样子?

柳然

她是颜控,是“夫控”,是恋爱脑,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二郎身上;

她将一声声“二郎”,叫得人心痒,也令人心疼;

她温柔似水,高门贵女亲自洗手作羹汤;

她也倔强爱钻牛角尖,认定的事,无论别人怎么劝慰都是徒劳,即便是二郎亲自解释,也会将信将疑。

二郎的解释

简单来说,柳然虽然是个出身高贵门第的千金大小姐,却不是一个脸谱化的人物。

她既有小女子将夫君与爱情,视为生命全部的传统价值观;

又是一个很有主见,有大局观的刚毅女子。

这是个有趣的女人,让我们来细品品她的个性。

柳七娘

01,选择心之所向,并坚定不移

从百里公口中得知,七娘与二郎从小就认识,就连长辈们都看得出七娘对二郎的情意。

二郎虽聪慧,却不擅长人情世故;

对七娘太过坦诚,交流不多,句句都是戳心窝子的刀,什么“不愿成婚”“不愿做傀儡”“婚姻于我毫无意义”;

最“浪漫”的一句莫过于:我并不厌恶你。

坦诚的二郎

尽管二郎如此,尽管七娘自己也知道并非两情相悦,但这个姑娘依然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心之所向。

她懂得投其所好,准备了千金难求的《百工要术》,只为让二郎对大婚有一丝期盼;

她懂得维护夫君的颜面,婚礼当天,义无反顾地出门相迎,阻止了一场难堪;

她懂得人情世故,不管二郎态度如何,是否有笑颜,她都含笑出嫁,不去斤斤计较,毫无大小姐脾气。

含笑出嫁

02,相信水滴石穿,放得下虚荣心

婚礼当夜夫君被劫走,生死不明,七娘不曾动摇;

叔父来探访,二郎不懂逢迎,气得叔父摔杯,七娘也不曾埋怨。

她对叔父坦言:既然已经嫁给了二郎,相信滴水能穿石,有把握让二郎改变心意。

水滴石穿的七娘

不管叔父在道义上做过多少错事,但对七娘,却是实实在在地好;

气到一刻都不想多呆,也要吼一句:哪天后悔了,记得回家。

那一刻,真为七娘高兴,也许正是这样坚实的后盾,才能让七娘义无反顾地大胆追逐心之所爱。

那一刻,也深有感悟,父母之爱永远是女孩们最大的倚仗,也是女孩们自信的源泉。

气鼓鼓的叔父

而七娘的“水滴石穿”,也绝不仅仅是日日对二郎叨扰,而是真正落实在了行动上。

她遣散了部分家仆,带着自己的随嫁丫鬟,伸手做起家务;

她学着大厨们的样子,亲自下厨做了胡辣汤给二郎,满满一碗都是配菜;

她耐心为二郎解释一切力所能及的疑问,从发油的来处,到“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诀窍。

发油

当七娘看着二郎忙碌专注的侧颜时,那一脸的倾慕,泄露了心底满满的爱意。

这里必须称赞一下宋轶的演技真心很赞:

当然王一博的侧颜也是无敌帅气,帮宋轶更容易将这一脸“花痴相”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自然舒服,毫不做作。

让观众都跟着为七娘感到幸福和欢喜。

花痴

03,用尽一切办法,全力支持

在七娘嘴里:二郎要做的事,一定不会有错。

二郎说这鱼要怎么吃,就怎么吃,说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二郎要去胭脂铺,要看账本,七娘不只陪着,有必要的话,全场货物都能包下;

二郎要去楚馆,七娘跟着,不让女子进去,就站在外面眼巴巴地等着;

试问,谁不想被这么无法无天地宠着呢?

二郎都对

不仅如此,二郎这社交叛逆症患者,说话直来直去,不懂转圜,伤人不自知。

七娘屡次三番出来打圆场:

回门时,一会儿忙着安抚叔父,一会儿还要顾及着二郎的颜面和安全;

去拜见郡主,赶紧解释:莫要见怪,我们二郎说话,向来直来直去的。

真是同情七娘,这操心程度,相当于带个幼儿园孩子去别人家窜门。

糟心的回门

04,该“支棱”起来的时候,顶天立地,大家风范

婚礼当夜,公爹就遭遇不幸身亡,夫君便开始忙碌查找凶手的事宜。

百里府邸上上下下的大小事宜,全都落在了她单薄的肩上。

但她一刻也没有退缩过,把事情安排得有条不紊,自己不乱分寸,也不打扰二郎的伤怀。

这种时刻,便见识到,见过世面的女人就是不一样。

新婚之夜

如果日常小事不算耀眼,遇到大事时,这个女人在闪闪发光。

百里公被污蔑贪墨,大理寺要彻查百里家产业。

前一秒还在争家主之位的老爷们,这一秒全都噤若寒蝉,唯唯诺诺,谁也不敢上前担责。

又赶上二郎外出,一时间,无人站出来。

只有七娘大大方方地,替夫君接下了敕旨,从此,无人再敢挑衅二郎的家主之位。

接敕旨

另外,有趣的是,这个在二郎面前温柔如水,在众人面前笑靥如花的七娘,真狠起来,也是很“老虎”的。

为了查真凶,二郎不得不去楚馆寻黄监事的小妾翟氏。

虽然了解二郎人品性格,但等在门外的七娘还是有些不安与担心。

吓坏了的二郎

好不容易等出了二郎,后面还跟了两个妖艳女子,黏黏糊糊地往二郎身上贴。

这可气坏了七娘,一双铜铃大眼,怒目而视,正宫气场全开,愣是一言不发喝退了莺莺燕燕。

这媳妇真不是一般战士,相当可以。

“老虎”发威

结束语:

父仇告一段落,二郎终于抽空来处理这门“婚事”。

说一千道一万不过还是计较“家族联姻”四个字;

七娘也说不会死缠烂打,就等二郎一纸休书。

真叫人捏一把汗呀,说好的“先婚后爱”呢?

神秘的“老丈人”,估计要靠你来拯救我们的期待了,加油!

小百里,虽然我们视你如宝,但不得不提醒你,七娘这么好的姑娘,要是弄丢了,非得大肠悔青不可,万望珍惜!

作者:piikee | 分类:八字起名 | 浏览:24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