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画起名字的吉利字还有给一幅画起名字

2024-04-29 15:16:54
八字起名网 > 八字起名 > 20画起名字的吉利字还有给一幅画起名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画起名字的吉利字,以及给一幅画起名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汨罗江畔,探寻屈原精神的时代价值

每年端午,汨罗江都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今年尤甚。

湖南汨罗官方为纪念屈原逝世2300周年,推出国际龙舟邀请赛、水上祭祀大典、音乐剧《九歌》首演,以及关于屈原精神的学术研讨会等。学者、乡民、运动员、外国友人云集,汨罗江上热闹非凡。

位于汨罗屈子文化园的屈原塑像。胡清摄

世人多知屈原,司马迁评价其“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然而如何理解屈原精神的时代价值,找到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进而塑心铸魂、指导实践?2300周年的节点上,我们来到汨罗江两岸探寻。

爱国:“天赋内美又修能兮,肩大任常在心”

暑气蒸腾中,走进玉笥山,一路青松翠柏,顿时清凉下来。拾级而上,抬眼就能看到屈子祠。

相传屈原被流放时,曾在玉笥山上居住多年,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自沉汨罗江,沿岸人民为他修祠纪念。晋代《拾遗记》记载:“楚人为之立祠,汉之犹存”。

祠为砖木结构,庄严古朴,正面为三孔大门,中门为牌坊式。门坊与山墙上有十多幅浮雕,再现渔父对谈、怀沙投江等场景。祠内刊列史记《屈原列传》,以及后人凭吊的知名诗文联赋。

据记载,屈子祠千年来屡毁屡建,今屈子祠系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迁建于此。1949年以来进行过四次大修,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何从官方到民间,千年来均对屈原保持认可和推崇?在屈子祠工作生活40余年的屈学专家刘石林说,从祠内两幅著名楹联中可窥知一二。

入正门,可见大厅墙壁嵌着司马迁撰的史记《屈原列传》的雕屏,两侧是清代文人李元度撰写的楹联:“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上联以反问语气出之,斥责上官大夫靳尚等奸臣陷害忠良、祸国殃民的恶劣行径。下联以感叹语气应对,颂扬太史公司马迁是屈原的知音,对屈原作出千秋定论。

穿大厅,经过两株百年桂花树,便到了祭祀厅。厅柱上挂有清代文人、外交官郭嵩焘撰写的楹联:“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怀沙沉此地,两千年后,惟有滩声似旧时”。作者手法巧妙,分别以屈原的名篇——《哀郢》和《怀沙》开头,诉说屈原的生平与成就,歌颂他的忠贞与高洁。

“两幅楹联各有角度,但都蕴含了爱国主义是屈原精神底色的意思。”刘石林说,屈原在国家危难之际,不畏强权,而是以深深的忧患意识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时刻关注国家命运,关注人民疾苦,表达了对祖国江山、人民和社稷的眷恋。

在《离骚》中,他写“天赋内美又修能兮,肩大任常在心”,表达自己忠君爱国的政治情怀,也时时提醒自己要为国奉献的重任。

端午节的前一天,汨罗举行了“屈原精神及时代价值”学术研讨会。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佳明在接受采访时说,屈原身上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人格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

他认为屈原树立了国人爱国的标杆,“在饱经忧患灾难的历史中,屈原是时代的一把尺子,衡量了那个时代精神的高度。”

民本:“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沿汨罗江溯流而上,到达长乐镇。北岸坐落着一个古楼亭,是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回龙门。

江水汩汩流逝,汨罗市文化馆馆长周海燕讲起了关于回龙门的传说。民间传说,屈原投江后,遗体被江水所携,逆流而上,人们划龙舟追随打捞至此返回。隋唐时期,先民筑回龙门以纪念。

“这是两岸百姓自发建设、纪念屈原的众多遗迹之一。”周海燕说,端午节在汨罗的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汨罗人民对屈原的爱戴体现在许多方面。

在当今汨罗人的口中,对屈原的称呼,不是带着官方意味的“三闾大夫”“屈大夫”,而是非常亲切的“屈老夫子”,甚至还有接近亲邻称呼的“屈爹爹”。

“对汨罗江两岸人民来说,纪念屈原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插艾蒿、系香囊等。”周海燕回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作为珍贵食材的粽子,村民也舍不得全吃了,特意留一些,带到江边祭奠,边唱着招魂曲,边把粽子扔进江里。

“屈老夫子诶,回哦。”站在汨罗江边,81岁的刘石林一声悠长的呼唤,历经岁月沧桑,越发真挚深情,令人动容。这句唱词来自儿时记忆。“我的父辈、爷爷辈,每年端午都要到江边,顶着江风,边抛粽子边呼喊,那种虔诚的神情,苍凉的呼声,到现在还刻在我的脑海里。”

屈原悲悯百姓命运、关切人民悲欢,人民报之以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样的诗句,这样的情怀,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吟诵出来,都能打动人,不分古今,无问东西。”研究屈学40余年的刘石林语气坚定、目光炯炯,“光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说,屈原不朽。”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对刘石林来说,印象深刻。当地有个屈原岛,到了端午,当地百姓划船上岛,祭祀屈原。人流摩肩擦踵,鞭炮不停地燃放,地上积满厚厚一层鞭炮纸屑,脚踩上去软软的。“那里不是屈原投江处,也不是屈原故里或生平到过的地方,但是大家热情非常高。我一开始不得其解,后来请教当地人,说是屈原爱人民,人们自然也世世代代记住屈原。”

志洁:“其文约,其词微,其志洁,其行廉”

坐落在玉笥山南沿、屈子祠西南角的独醒亭,是“玉笥八景”之一。端午前后,许多游人瞻仰完屈子祠,会来到这里歇息,抬眼望去,不远处是被余光中先生称为“蓝墨水上游”的汨罗江。

独醒亭原建于汨罗山屈原汨罗庙前,相传为古时汨罗山前的一座风雨亭,是过往行人和渔夫歇脚聊天之处。屈原故宅离此比较近,常来这里与山民渔夫交谈。

屈原投江之后,人们感念三闾大夫志行高洁,将风雨亭改称“独醒亭”,名字来源于大众耳熟能详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渔父》中,这句话用于表达屈原不愿与浑浊世人同流合污,甚至“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

“正道直行,竭忠尽智”“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屈原以志洁行廉、洁身自爱的人格,令代代国人对他既有深刻同情,更有崇高敬仰。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屈原“其文约,其词微,其志洁,其行廉”“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屈原的高洁人格,犹如世人面前的一面镜子,一旦站在这面镜子前,难免会对照检讨自身品格。屈原精神也成为历代士大夫的人格典范。

明嘉靖二十年,湘阴知县戴嘉猷主持重建独醒亭,写下《重修独醒亭记》,并勒石立碑。在大篇幅地怀念先贤、讴歌屈原品格后,这位读书人在最后一句发出“灵魂之问”:“瞻斯亭,能无感也夫!能无惧也夫!”

独醒亭挂了四块匾额,包括两种书法,一为茅盾所书,另一为赵朴初所书,苍劲与秀丽,两者相得益彰。刘石林老人说,匾额背后还有一段掌故:1980年,独醒亭重建竣工,屈子祠管理所向茅盾和赵朴初两位先生求匾额题字。同年,赵朴初题字寄来,茅盾的题字却迟迟未至。第二年,茅盾逝世,屈子祠管理人员难过的同时,也为独醒亭没能得到他的题字惋惜。谁料,茅盾去世后不久,管理所却收到他的遗墨——“独醒亭”题字。“原来茅盾先生在重病期间并没有忘记管理所的请求,克服困难题了字,但没有来得及寄出,就与世长辞了,足见他对屈原的爱戴。”

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场大雨过后,清晨的汨罗江,被一层雾气笼罩。

“咚咚咚……”蓦地一阵急促鼓声响起,一条龙舟闪现,划手的胳膊上青筋暴起,动作整齐,船桨插入水中,激起阵阵浪花,小舟像离弦的箭,向着对岸飞去。

传说,屈原投江后,两岸百姓闻讯驾船赶来抢救打捞,齐心用力,你呼我喊,争先恐后。几经演变,龙舟竞渡成为人们纪念屈原的重要方式。

今年端午前一天,汨罗市举行了国际龙舟邀请赛和民间龙舟赛,包括来自汨罗江畔的10支村龙舟队参赛。

尽管城镇化的浪潮把人们引入城市,但每年一到端午,龙舟竞赛犹如那根绵延不绝的线,把人们从繁华都市牵回汨罗江,在缅怀追思中感受厚重,也在力量比拼中体会激昂。

千年来,这种充满原始活力、考验集体合作、浸染狂欢气质、散发竞技魅力的运动,不断给一方水土带来润泽,给一方民众注入活力。“五月五,龙舟下水打烂鼓”“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的民谚,背后是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生长于汨罗江畔的“90后”马界,6月5日驱车10多个小时,从河北赶回家乡,只为参加村龙舟队训练。“划龙舟和人生一样,结果难以预料,但一定要坚定信念,哪怕腰酸背痛,也要不停地往前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别人说屈原因为固执己见而潦倒落魄,他回复“虽九死而不悔”。每年端午,人们在缅怀和竞赛中,感受正直磊落、忧国恤民、勇于探索等人文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滋养,蓄积勇往直前、不断求索、奋力拼搏的力量,无论外界条件如何。

在《远游》里,屈原感慨“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面对天地之无穷,人生之不定,他承认客观条件难以改变,人的能力有限,但他更坚定地认为,这些不是放弃求索的借口,而是加快求索的动力。所以在《天问》里,他视野广阔,追问一切,一口气提出了将近二百个问题。

在“屈原精神及时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疑问是创新之始,疑问本身就带着创新的力量。屈原的问,屈原的求索,正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的写照,将中华文明的求索精神和创新性发扬光大,是我们今天重要的使命。

“屈原精神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然表现出十分鲜明的时代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有研究的郑佳明说,“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家国情怀与品格,以及求索精神,不仅仅是普世的,也是永恒的,是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资源。今天纪念他,正当其时。” (记者周楠 余春生 阮周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划龙舟赢了减房租?输了跪祠堂?我们帮你问了“房东”

这个“龙舟季”

扒龙舟的老广们真的很拼

从连夜练习

到“从CBD划来听杨千嬅的演唱会”

频频登上热搜

划龙舟赢了减房租?

输了跪祠堂?

全网刷爆的“房东划龙舟”传说

真相是什么?

我们帮你问了问广州“房东”——

来自广州天河石牌村、猎德村的

两位龙舟队队长:

池队长和李队长

问: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无论下暴雨还是大太阳,都有龙舟队训练的身影。到底驱使你们风雨无阻训练划龙舟的动力是什么?

答:第一是氛围,在广州天河、佛山顺德等龙舟文化传承得比较好的区域,大家一起划龙舟,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很积极的氛围。在顺德等地,甚至有一些老年人将划龙舟当作是一种运动和锻炼。他们早上划龙舟锻炼,然后去喝早茶。在这种氛围下,我们从小就接触到划龙舟,自然而然就传承下来。

第二是龙舟赛事的到来,让我们有“赛龙夺锦”的念头,想要去争第一,想要参加、想要赢。

第三是一种荣誉感和归属感,一条村、一艘船、一条心。龙舟是考验集体配合的运动,一个人是完不成的。当你和村里的大家在一起,这种集体荣誉感,就会让我们忘我地拼搏。

问:你们每天要花多长时间训练?训练强度如何?现在还在准备比赛吗?

答:在猎德村,从5月就基本启动了龙舟的训练,每天下午三点开始,风雨无阻,除却每周日休息一天外,其他时间不停歇。有些白天上班的人,就利用晚上去训练,你们看到的夜里还在扒龙舟的,基本都是这种情况。

在石牌村,基本每天会训练2-3小时,现在也还在准备比赛,比如6月23日的天河区龙舟赛、7月2日的猎德赛等。希望能取得好成绩。

问:大家都很好奇,赢了龙舟赛的队员们能获得什么奖励?

答:一整头烧猪,还有白酒,这些奖励是基本上每个村都有的。一些比赛也有奖金,数额不多。我所知道的,比较多的金额是一个冠军队有8000元的奖金。但大家不是冲着钱去的,而是为了荣誉。

问:房东赢了龙舟赛,会给租客降房租吗?

答:那不会的。都是网上的谣言。

问:输了龙舟赛真的要跪祠堂吗?

答:这个更加不会,可能只是网友的调侃。现在比赛更多在于龙舟文化的传承和节日的氛围,一个集体、一起拼搏、努力就可以了,输赢其实并不重要。

问:划龙舟的船桨有什么玄机?网上说有人花了6位数定制船桨,是真的吗?

答:船桨当然很重要,一般来说是大家自己带的,也有成规模的龙船会统一购买配发。我们在河涌里练习用的是木桨,比较重,用多了会磨手、起泡。现在的话一般都是用碳纤维桨,因为比较轻。所以训练的时候就用木桨,到了比赛前几天就用回碳纤维桨。至于价格,几百到几千元不等,但没有听说过6位数定制的船桨。也许是几十人一起买的总价?这个不清楚。

问:成为队员有什么硬性要求吗?报名的人多吗?需要“验资”上船吗?

答:今年是三年来首次有这么多热闹的龙舟赛,所以大家都热情都很高。在猎德村,由于报名者众多,在未上赛场之前,龙舟队已经进行过一轮内部选拔。女子龙舟队选拔的标准是必须会游泳;而男子龙舟队选拔提高了标准:必须是本村村民,不能超过40岁,每人还需进行一场100米划船比拼,竞争上船。

在石牌村,力量是考核的唯一标准。在报名人多的情况下,每个人按照同样距离单独划一段,时间最短的20个人就是主力队员入选,其他人就只能做后备选手了。

“验资”上船都是谣言,划船跟身家一点关系也没有。

问:除了在龙舟上训练,你们平时还会做什么其他的训练活动?

答:在猎德村,人员选好后,要提前10天进行体能训练,上午跑步健身,下午下水划船,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一人迟到,没有一人请假。

在石牌村,训练主要针对动作的标准和核心力量。比如我自己,除了在船上练习,也有针对核心力量、手臂力量的练习。

问:你们的龙舟教练是从哪里请的?网传月薪有3.7万元是真的吗?

答:龙舟教练一般是高于村里队员水平的专业人员,因为只有具备专业标准,才能指挥大家科学训练。但不一定是需要花很多钱请来的。比如村里就有职业的龙舟教练,因为是本村人,他会在龙舟季回来义务指导大家训练。

问:你们真的不用上班吗?怎么看待别人叫你们“房东”?

答:哈哈,当然要上班啦。遇到比赛,大家也会向公司请假。有些在村公司工作的,可能会白天组队利用闲暇时间出来练习,晚上练习的就是白天上班的人。划龙舟是集体的活动,作为队长也要均衡所有人的时间。因为一条船你肯定要满员的情况下才能练出最佳的效果。

今年确实“房东”很受关注,往年也有人这么叫。但是“房东”只是外界的一些理解。一方面,确实船上的很多人,家里或者亲戚都会有房出租的,所以字面意思是“房东”。但是房东这个词不代表有钱的意思,大多数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挣生活。上了船,我们就是代表村、代表队去拼搏的队员。

奋勇争先、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我感觉这也是大家喜欢看划龙舟的原因,跟“房东”没关系。

南方+客户端(记者 郭苏莹 黄舒旻)

来源: 南方日报

语字取名,让宝宝文思泉涌,妙语成章

话:~言。汉~~录。~汇。~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语,论也。于时语语旦日,卒中往往语。

子不语:怪、力、乱、神。

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齐君之语偷。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语五行属木,笔画14画。

用语取名:

语熙 语妍 语桐 语睿 语辰 、语童 语莹,语萱,语沐,语忻,语旻,语绮,语然,语沛,语初,语浅,语溪

语在五行属木,适合缺木或木弱,要补木的宝宝取名。生在春天孟仲季三月木旺的季节,不太适合用属木的汉字取名 ,能结合生辰八字喜用神可能更准确的取名。在起名时要充分考虑八字中的木与全局的平衡关系,补命中不足,或者水生之,或者用木属性的字来帮扶,这样运用方为取名之上策。才能起到提升宝宝将来的人生事业。

被淡忘的岭南画派“骁将”——方人定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作品

被淡忘的岭南画派“骁将”——方人定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作品

方人定(1901—1975年)

方人定(1901—1975年),现代著名书画家。幼名四钦,复名士钦,广东中山市沙溪人。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部教授、广东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政协常委等。他的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沈阳美术馆、广州美术馆等收藏。著有《方人定画集》。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作品

方人定:革故鼎新再造国画

文︱夏和顺

方人定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中的重要人物,是杰出的中国画人物画家。

2011年,方人定110周年诞辰纪念画展在广东画院举行,方人定的作品再次进入当代人的视野,并引起广泛共鸣。

岭南文史学者黄乔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方人定对中国画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一生探索不断,崇尚革故鼎新,他敢于否定,勇于创造,因此为世人留下诸多佳作,也留下了见解独到的画论。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作品

弃法从艺

方人定原名士钦,1901年出生于广东香山沙溪一个华侨家庭。他在六兄弟中排行第四,三个哥哥都在美国旧金山当劳工,节衣缩食寄钱回来,供方人定读书。

方人定也很争气,20岁时他考入广东法政专门学校,兄弟们希望他能够当上法官。

1924年,方人定考入广东法官学校高等研究部,但读至毕业而面临就业时,他突然感到当法官不符合自己个性和爱好,他说:“法者,威民之具,民不畏死,而约以绳墨,非至治之道。身游法中,非有我也。”遂将所有法律课本、笔记、资料书籍付之一炬,而立志献身艺术,绝不回头!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作品

方人定自谓其青年时代“沉迷词章之学”,后来是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知道文章也要革命,遂抛弃此业。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作品

他选择了以绘画作为终身职业,从15岁始,方人定就开始临摹古画,1923年,还在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时,课余到高剑父开办的春睡画院习画。

立志从艺后,他专门跟高剑父学画6年。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作品

杨柳岸晓风残月

岭南画派画家,艺术观点不尽相同,即使高剑父、高奇峰兄弟间也有分歧。

方人定画人物是受高奇峰启发,而且是反面的启发。

高奇峰有《晓风残月》一帧,画一只苍鹭横飞,背景是残月衰柳。

方人定睹此画作,想起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名句,他认为这幅画假如画一个人来表现,即使是古人,也比画花鸟更有诗意。从那时起,他认定国画的前途应以人物画为主。

方人定认为,在与他同样年龄的国画家中专画人物画的极少。

他曾说:中国古典诗词都是以描写人事为主,绘画也应如诗词一样以人事为主。

可惜中国画的人物画自宋以后,画的人渐少,尤其是文人画兴起后,以笔墨淋漓的花鸟画枯木竹石之类为主,几百年来人物画法几乎中断,许多专攻此道者觉得困难。

方人定还认为,在旧社会,画家以卖画为生,画一幅人物画工作过程复杂,时间很长,而鉴藏家又不喜欢收购,所以没有人从事此道。

方人定后来自我总结,他是靠外汇为生,不急于卖画,所以有时间来画。

他的作品主要描写现代人物,除了以线条为主外,色彩也极丰富,变化多样。

取西洋画、日本画之长

从高剑父学艺5年后,方人定于1929年秋赴日本留学,历时6年。

他先后在川端画校、骏河台绘画研究所、日本美术学校,专攻西洋画,学习人体素描,以便为画人物打好基础。

在日本,他还研究了日本画及日本绘画史,知道日本画本来就是中国画,明治维新之后,苍江觉三、菱田春草等去巴黎考察美术,回国后创办东京美术学校,提倡吸收西洋画之长处,改革日本画,因而才有近六七十年来的日本画风。

方人定向日本的艺术家们学习,然后将中国画、西洋画和日本画的艺术方法熔为一炉。

虽然日本画吸收了西洋画方法,但方人定认为日本画的行笔线条比不上国画,于是极力研究国画传统的人物十八描,反复练习,所以他的人物画中,线条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再造”新国画

早在1927年,方人定的作品即参加过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

从日本回国后,方人定于1937年以抗战为题材作国画共50幅,并于次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他在画展前言中写道:“梁任公题陆放翁诗集诗:‘诗道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国画都是些剩水残山,翎毛花卉,亦画道千年靡靡风也。

余今以抗战为题材,炮火连天,庶无靡靡之风欤?”意欲振兴颓靡的国画。

方人定本欲到大后方去,但结果“走错了路”。

1939年,他开始游历美国,参加金门博览会美术展,并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等地举办个展。

1941年,方人定从美国归来,在香港组织再造社,提倡国画改革。

他希望与再造社同仁一起,在艺术发展道路上,有更广阔开放的艺术观念,有突破现有艺术的独创精神,“再造”新国画,扩大现代人物画规模。

他认为,面临抗战烽火,对大自然景色、鱼虫鸟兽状态的关怀,远不如反映人、反映民族生存状况重要。

“每天浪费多张宣纸”

抗战胜利后,方人定从香港回到广州,曾任广州市立艺专教授、国画系主任。

1949年后,他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部教授、广东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政协常委等职。

方人定晚年,也时常感觉痛苦,他曾在一份自传中写道,“终以未能描写重大题材,没有突出政治而写作为憾”。

他以书法慰晚年,却自谦“每天浪费多张宣纸”。

从1953年直至“文革”,方人定主持“广州国画座谈会”。

除“反右”时暂停外,每月一次,从未间断。

该座谈会强调不分派别、无门户之见,有时参加者多达五六十人,成为一时美谈。

1956年3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成立,原拟安排方人定担任副主席,方人定坚辞,反而推举自己曾经的论敌卢振寰当副主席,自己只担任理事。

广州成立文史馆,安置一批名流。

有人建议让方人定的爱人到该馆任职,方人定却说,还有一批画家工作生活无着落,比自己家困难得多,应该把名额让给他们。

直到方人定于1975年逝世,他的妻子才进了广州市文史馆。

学者型的画家——方人定

文︱苏小华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广东美术界一个异常活跃的时期:1922年4月26日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的成立,将西洋画作为学校的主要科目,并将美术史作为必修课,一改私塾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教育模式:留欧、留日学生的回归,带回了新的思潮新的技法;各路精英思想火花的碰撞,都为广东画坛注入了一股勃勃生机,其中的“方黄之论”便是其中精彩的一场辩论。

“方黄之论”中的“方”指方人定。1926年,25岁的方人定写了篇《新国画与旧国画》的文章发表于《国民新闻》报上,提倡国画革命,主张写生,主张“折衷东西”,把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的长处“一炉而冶”,批评旧国画的因循守旧,逃避人生。文章是高剑父授意写的,代表了以高剑父、高奇峯、陈树人为首的“折衷派”(岭南派)的观点。因而方人定还有折衷派“宣传部长”之称。

文章在岭南画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的另一个美术社团“国画研究会”认为方人定文章的矛头是针对他们,年少气盛的黄般若立即起来应战,一来一往,在报上你一篇我一篇,持续了约有半年的时间。

双方通过文章的辩论,对中国画的前途命运都作了思考,都有了新的认识,对广东画坛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方人定于1921年至1926年,先后攻读并毕业于广州法政学校和广东法官学校高等研究部,这样的学历,完全可以顺利地通向官场。

但他并未顺着这条路走下去,而是在就读法官课程的同时,就进入春睡画院“春睡”,作起了画家的梦,从高剑父学画六年,又于1929年至1935年间,两次东渡日本,主攻人物画。

不能绝对地说,国画中的人物画创作,要比其他科目,比如山水花鸟难,画得好的花鸟山水同样不易,但人物画的创作,确实要顾及的因素比其他科目来得多一些,比如主题。纵观方人定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作品,画得好的都是带有主题性的创作,如作于1932年的《归猎》。

《归猎》的构图颇具匠心,画面的主角是一只黑白相间的狗和人物手中的猎物,而把认为不必要的人物的上半身完全舍去,这样的处理完全是出于主题的需要。

画面色彩浓烈,技法带有较重的日本味。

作于1955年的《早晨》、1956年的《伺养员》、1959年的《最坚强的人》和1963年的《华侨农场所见》、《旱年不旱》等,是反映新社会新生活的题材。

有的作家和画家,五十年代后基本创作不出作品,或者非常痛苦地写出和画出些与其原来水平相差甚远的、言不由衷的作品,而方人定似乎就少一些这类痛苦,也许和他学法律有关,感情倾向较入世,从二、三十年代开始的创作,他就主张面向生活、反映生活,这似乎和新中国的文艺政策不谋而合。从他的一贯创作中,也可看到,主题性的创作,同样可以创作出永恒的好作品。

论方人定其人其画

文︱黄笃维

著名画家方人定,像他这样在画坛中默默耕耘半个世纪而作出贡献的画家,值得人们怀念和尊重。

我认识方人定四十年,解放前高剑父主持广州艺专时我们曾共教于该校,解放后在华南文艺学院也是同事,既是挚友又是邻居。

三十多年来日夕相处,谈艺论画,我作为后辈向他学习了不少东西,因此有关老方的为人及其艺术我是比较了解的,概括地说方人定不愧为我国当代人格高尚出色的画家。

他一生苦心追求艺术,早年曾毕业于法政学校;由于淡薄功名利禄,决心弃官从艺,即使碰到什么生活困难也动摇不了他向往艺术的意志,故半个世纪以来历尽人生沧桑,不求名利而专心致力国画创作。

在当时陈陈相因风气的画坛里,他以大胆革新的面目出现,不遗余力进行中国画的改革。

二十年代末期他曾学画于高剑父门下,是岭南派最早弟子之一。

三十年代初东渡日本学习西洋画,受到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精神影响,回国后又值新文化运动兴起,于是老方不怕别人攻击,致力中国画的改革更具有信心了。

他主张要有分析地学习传统精华,而又不排斥吸收西洋绘画的长处,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革新,他是这样想的,也这样本着这个宗旨进行艺术实践。

他极力反对当时流行的“四王”遗风,而主张绘画要赋予时代精神,要有作者的独特性,故在研究传统绘画的同时,更多着重面向社会生活和各方面的修养,所以在他归国后时值“八一三”事变进而抗日战争开始,国家的命运、人民的苦难,激发起画家炽热的感情,于是他挥动画笔写出大量反映当时人民遭受灾难生活的画幅,如“雪夜逃难”、“战后的悲哀”、“行行重行行”和“大旱之年”等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这样的画作在三十年代出现是罕见的,故曾引起人们注目,议论纷纭。

攻击者有之,称赞者有之,这对老方来说是不重要的,他不为攻击者所赫倒,又不受那些赞美之词而飘飘然,只是下定决心闯自己的路子。

解放以后方人定曾负责国画座谈会的工作,他打破门户之见,团结广州的国画家,定期学习研究,观摩作品并经常深入生活进行写生,为开创中国画新风做了大量工作。

广东画院成立后任命为副院长。

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下,方人定有了明确指导思想,其创作更为旺盛,可说是他的黄金时代,作品风格更加鲜明,如果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那么建国以后的新生活促使老方画风的转变,在他画面出现的不是那些沉郁的气氛,而是充满欢乐高昂的景象。

他赞美劳动人民的幸福,颂扬美好的新事物,由衷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因而他的作品更具时代精神。

如五十年代所作的“劳动之后”,“饮马”两画,通过生活侧面写出劳动的愉快,他并不着意描绘劳动过程,而表现休息的瞬间,这种诗情画意境界,给人以联想而更富艺术感染力。

在“早年不旱”一画也是异曲同工,深刻地反映出人定胜天,而不是过去所写的“大早之年”的人物站在田野上听天由命。

虽然同是写早年,但他却反映出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当时老方虽人花甲之年,他仍孜孜不倦的努力学习,精益求精,并经常重视深入生活,我曾与他一起打着背包到过平沙农场、新会乡村和东莞的灾区。

他的画来源于生活,绘画的形象出于内心感情,即令到中山纪念堂听完四川残疾人的音乐会后,他受到极大感动而挥毫写出“最坚强的人”的画幅,这一女演员的形象给人以美感和力量,他借演唱形态,目的是赞美这残废军人美好的心灵。

1960年所作的“耕罢”一画,也是一幅成功的作品,作者也以细致笔调刻划正在耕罢休息中的水牛形象,一只雄鸡在牛背上振翅飞动,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常见到的,然而作家以平凡的事物生动地反映农村的生活,画面朴素无华而耐人寻味,这样的表现手法可谓无声胜有声。画展中令人触目的是“琵琶行”和“西厢记”两组画。

方人定以多年的苦心经营,反复推敲才完成这两组画作。每个画面都体现出作者呕心呖血。从经营位置到线条运用以及色彩的渲染都十分讲究,富于诗情画意:也可以说是无声的诗。

这样高的艺术技巧特别优美而有力的线条,在当前表现历史题材人物画方面是少见的,应该说是老方的力作。他不仅在绘画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而且对书法、诗词造诣甚深。

方人定兄的艺术之高超为人所公认,但画格离不开人格。

常言道:画如其人。

对方人定来说更是如此。

在旧社会方老一向清高淡薄,从不阿谀谄媚,不拜倒达官贵人门下。

我在一九四六年在广州看他的个展时,作品全部非卖,即使有人求他卖画也遭拒绝。

解放后生活安定得到较好的创作条件,更无所求,只有埋头创作。

他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展出后,国家美术馆拟收藏他的作品,虽然报酬极少,但他却乐意接受,作为国家和人民对他最好的奖赏并感到极大的安慰和鼓舞,这充分显示出方老品德的高尚。

他生前最讨厌那些以艺术作为手段而求名谋利出风头的无耻之徒。

而对一些有志致力于艺术的青年却十分热情相待,毫无保留的将其画艺经验传给后学。他不但教画且首先教人。这种严肃认真诲人不倦的精神为人所感动永不忘怀,所以他去世后人们深深怀念他。

我作为老方的挚友,为了对他的尊敬,每年清明时节我总是默默地在他骨灰盒前行礼,献上一束花表示对这位甘为孺子牛的画家的敬意。

这位可敬画家虽然已经去世了,然而他的艺术和他的品德是永垂不朽的。

更令人感动的是,他生前没有得到什么名利,其作品也很少受到颂扬,但在临终前,他还郑重的叮嘱夫人千万不能将他的画出卖和散失,全部作品要交给国家保存。

人民扶养画家成长,画家的作品归于人民。

这样高尚的人格是何等的伟大啊!老方死后可谓两袖清风,留下唯一是两箱数以百计的画卷,这不是比什么财产更为宝贵吗?人民的画家,他的精神永生,文采风流今尚存。

相信人定兄在九泉之下亦感到安慰。

作者:piikee | 分类:八字起名 | 浏览:5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