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名字笔画差多少代表什么 名字10画是吉还是凶

2024-04-21 06:20:31
八字起名网 > 八字起名 > 两个人名字笔画差多少代表什么 名字10画是吉还是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两个人名字笔画差多少代表什么,以及名字10画是吉还是凶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很多家长喜欢这样给孩子取名,却不知孩子背不起,这样取名更科学

昨天看到一个文章,爸爸说自己孩子最近都哭着回家,一回家就嚷着要去改名字,不改名字以后就不去上学了。而这个爸爸是个急脾气,见儿子淘气就准备揍他一顿。后来才知道,在学校里有同学因为孩子的名字给他取外号,取笑他,让他在学校里很没有面子。孩姓伊,叫忆,同学叫他“都是零”。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家长对自家孩子的期盼,哪个做家长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呢?有期望就有行动,于是在给孩子起名的这件事上,很多家长就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用名字表达了出来,可是家长们知道吗?有时候名字取的太“大”,不仅不会对孩子有所帮助,甚至还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为什么不能太“大”?

1、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

有些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叫“清华”、“北大”、“英俊”等等,把对孩子的期望直接用名字给表达了出来。家长给孩子取名字,本就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名字是跟随宝宝一生的名片,每每想到自己的名字或是被别人叫名字,就能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特别是孩子的想法正好跟父母的相反,就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孩子随时随地都处在压力之中,得不到快乐。

2、容易让孩子自卑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的性格和面貌才会逐渐固定下来,小的时候取太“大”的名字,有些时候就会跟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特别是在学校中,容易成为其他同学取笑的对象,从而变得自卑,甚至会导致厌学。

3、容易重名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期望一样,有时候取的名字就会惊人的相同,这就很容易导致重名,让孩子分不清到底是在叫自己还是别人。特别是在教室里,重名容易让老师分不清作业到底是哪个孩子的,不容易掌握孩子的信息。

除此之外,也容易被别人拿来比较,引起不必要的烦恼。

4、容易引起尴尬

有些家长会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显得与众不同,而使用生僻字。因为生僻字在平常的生活中运用的很少,所以有时候很多人都不认识,这就很容易引起尴尬,有时还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想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有什么注意事项?

1、不要与其他孩子重名

如果一个班级里,两个孩子名字一样,则很容易让其他同学甚至老师做比较。特别是一个学习好,一个学习差一点,一个长的瘦,另一个长的胖一些,两个孩子整日处在别人的比较当中,对自己的心态和心情都会造成影响。

甚至,在其他时候如果别人分不清楚两个人,还会闹出认错人的尴尬事情。

2、笔画不要太多

小宝宝上幼儿园的第一堂课就要求学写自己的名字,笔画太多对刚开始学写字的小宝宝来说有些难度,容易打击宝宝的学习热情,引起宝宝的厌烦心理,不利于之后宝宝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而笔画太多,也会浪费宝宝写字的时间。

3、谐音和多音字容易引起尴尬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有很多不同的字却有一样的读音,比如“的”“得”“地”,有些字却又有不止一个读音,比如“茜”“薄”。不同的读音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字也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别人在不之情的情况下很容易读错,这就容易引起尴尬,在学校中还容易被其他同学乱起外号,使孩子不开心,产生抵触心理。

4、少用叠字

叠字读起来顺口又好听,小时候的时候叫起来会显得特别的可爱,随着孩子长大,有些叠字再读起来就显得跟本人有些不符。比如“小小”,小的时候读起来特别的好听又显得亲昵,等孩子老了,如果再被人称为“小小”就显得有些别扭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叠字更多的是被用到小名上。

5、姓和名,不要都使用同一个音调

名字中的每个字,使用不同的音调,读起来会有起伏感,更朗朗上口,也更好听,也会更容易被人记住。

名字是人生中第一个名片,一个好的名字不仅容易让人印象深刻,自己也更容易认同。认同自己的名字就是认同自己的第一步,一个人越是喜欢自己的名字,他就会感到越幸福。父母们在起名字的时候不妨再多用点心,给宝宝起一个既有深意又好听的名字。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妈粉丝圈,点击,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拍家庭合照时,他下意识背过身……

他们常常只能以“马赛克”示人,面貌、名字、警号都不能出现在公众面前,当大家真正看清他们的面容时,意味着他们可能已离开人世……

他们是驻守在中缅边境的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德宏边境管理支队的民警们,面对新时期复杂多变的毒情形势,他们以身铸盾,最大限度阻止境外毒品渗透内流和国内易制毒化学品走私出境。

第36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法治日报》记者走进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零距离探访缉毒战线上的“马赛克人生”。

隐藏自己的“刀尖舞者”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世界毒源地“金三角”,是我国禁毒斗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常年奋战在这里的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是云南边检总站同类型单位中案件办理数量最多、大案要案最多、案件种类最多的一支重要执法力量。

近日,记者来到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却发现找不到一张大家露脸的集体照。原来,在禁毒一线,不拍照、不露脸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好的保护,这也是队里不成文的规矩。

“保持微笑,头再稍微偏一点。”有一次,该队队长李东在拍家庭合影时,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他却背过了身,只留给镜头一个背影。

“纯粹是下意识的反应。”李东说。

作为在边境缉毒一线战斗了十多年的老侦查员,李东累计抓获毒贩520余人,缴获毒品1.4吨,对敌斗争经验非常丰富。作为队长,他给队伍的聊天群起名为“刀尖上的舞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抓捕一线,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面对的是刀尖还是枪口。

自从走上缉毒这条道路,李东就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为此,他将自己的人生打上了“马赛克”。妻子产检李东没有陪同过一次,孩子上下学李东从来不去接送,亲戚朋友聚会他总是提醒大家不要发“朋友圈”……

工作的忙碌、刻意降低的存在感、逐渐疏远的人际关系……特殊的工作性质让该队民警习惯了在生活中隐藏自己。民警海建到执法调查队工作已有6个年头,因工作任务重,加上性格内向,一直没有成家,去年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女孩,两人起初相处融洽,可没过几个月这段感情就无疾而终。原来,在恋爱过程中,女孩想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却总是找不到一张与男友的合照,即便拍了一张合影,海建也坚决不让发。

如此反复,女孩终于忍不住在情人节提出了分手。“她说我和她好像在谈一场地下恋,这样的爱情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我也不怪她,如果我是她我也会选择分手。”海建说这话时自嘲中又带有一丝心酸。

一张合影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过几秒就能拍好,在调查队里一张合影可能一辈子都拍不上。面对凶狠的毒贩他们没退缩过,可面对着小小的闪光灯他们却转过了身。队员高磊在日记中写下:“也许我的照片大家永远也看不到,看到的都是‘马赛克’的我,但我守护的万家灯火他们看得见,这就足够了。”

亏欠诸多的“幕后英雄”

天下无毒是所有奋战在缉毒一线民警最大的愿望、他们每一次义无反顾的冲锋、每一次不顾生死的抓捕、每一次黑白颠倒的办案的背后都有父母的揪心、妻子的付出、孩子的等待,对他们来说,家人是软肋也是盔甲。

“爸爸,六一儿童节学校有游园活动,你和我一起去参加吗?”今年六一前夕,民警郝明的儿子在电话里的询问,竟然让这位一米八的壮汉一时间回答不上来,也不知道这次该用怎样的理由才不会让孩子失望,他已经数不清发生过多少次这样的失约。在工作中他尽职尽责,守着“大家”的安危,在生活中他却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可以说不是一位“称职”的父亲。

“爸爸,我在你值班室睡啦,你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次,郝明外出走访核查一条涉毒人员线索,回到办公室,见到了年幼的儿子给他预留的纸条。这位冲锋在禁毒一线、面对毒贩从未退缩过的缉毒警,当时一度哽咽着说不出话。

2018年,民警牛强与自己恋爱长跑7年的女友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人相识于高中,大学毕业后,牛强成了一名警察,他的女友则成为一名白衣天使,两人“一蓝一白”在各自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惩恶扬善。因为工作的缘故两人时间经常对不上,虽然都在一个城市但好像在谈异地恋。

结婚第二年,牛强的妻子怀孕了,而这期间发生的一场意外,让牛强至今想起都感到后怕。那天,原本答应陪妻子去产检的牛强因为一个案子的嫌疑人突然现身,不得不失约。其妻子在前往医院的途中,被骑单车的路人不慎撞倒,万幸的是妻子和肚子里的孩子并无大碍。

等到牛强忙完回到家后,妻子才将去产检路上发生的危险一幕告诉了他,自责、懊悔、心疼,种种情绪一下子涌上牛强心头,妻子却安慰他道,“没事,我这不安全到家了嘛,你的工作就像我上手术台一样,都是在为人民服务”。

嵌在身上的“最美勋章”

乔装侦查、追击狂飙、刀锋暗箭……经历过多少次危险,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的民警们已经很难数清。

2020年3月,该队在工作中获悉:境外毒贩将运送大批毒品入境。历经一个多月专案侦查,民警李松和战友们成功抓捕毒贩13名,查扣涉案车辆10辆、毒资150余万元,缴获冰毒139千克,打掉了一个由云南边境地区向内地走私贩运毒品的特大贩毒团伙。

抓捕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李某时的遭遇,让李松记忆深刻。当时,由于李某的同伙接二连三落网,李某受到惊吓,藏匿在昆明某小区内闭门不出,让李松所在专案组的抓捕工作一时陷入困境。

正在民警焦急等待之时,李某网购的包裹送到,李松和同事瞅准时机,准备实施抓捕行动。李某开门取包裹之时,似乎感觉到了异常,当即拿起早就藏匿在门后的匕首向在一旁的李松刺来。电光石火之间,李松利落制伏李某,可匕首还是将李松手臂划出一道深深的口子。

“破点皮而已,没事,先将嫌疑人带回去再说。”面对战友们的询问,李松如是说。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李松最大的感受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压力和责任感、使命感。“既然选择了禁毒这条路,我就无怨无悔。”

2019年5月,该队民警追踪一伙从边境线携带毒品入境的毒贩。

公路上,毒贩驾驶两辆颜色相近的汽车,一辆运毒,一辆打掩护。两辆车交错前行,一会儿掉头一会儿改道。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派出五组人、五辆车,民警孙皓和周棋分别在两辆微型车上,车速提到了120迈,还是追不上。

该队决定在路上设置一辆货车与小车擦碰的事故现场,再在道路两边准备好车辆,堵住嫌疑车辆。却不想,毒贩的反侦查能力极强,在远处看到堵车,立刻刹车,加速倒车。李东看到情况不对立刻呼叫队友:“他们正在倒车,撞了!撞了!”

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响。李东那辆车撞上了嫌疑车辆。为了逼停后方的车辆,也阻止它的疾速倒车撞到其他车辆,孙皓决定把车撞停。

如今再说起这幕,周棋仍觉得心惊肉跳。截停两辆车后,他看到李东捂着心口下车,而孙皓,则用一只手按着被碎玻璃扎伤的胳膊。

撞停后,嫌疑车辆左右两侧车门立刻打开,两名毒贩分别从两边逃窜。其他组的民警立即追了上去,在甘蔗地里抓住了两名毒贩,从车上现场查获海洛因30千克。

每次成功破获毒品大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功受奖,但在每次奋不顾身的抓捕时,大家都有受伤的可能。对该队民警来说,荣立战功受到褒奖固然是最好的激励,但那些因为缉毒而留在身上的伤疤亦是一道道“勋章”,同样也是他们身处暗夜守护光明的最好见证。

(本文所涉及警务人员均为化名)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飞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陆敏 通讯员 李阔

来源: 法治日报

孩子取名雷区多,家长别被“炸了”才醒悟,这4个要点要牢记

俗话说,“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意思就是作为晚辈,要尊重长辈们的名讳,所以很多家长在给宝宝起名字的时候都不会与长辈的名字重字。

古时候的人们特别讲究礼法,尤其是在取名字上面,他们认为取名字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很多古人们取名字的时候都会去事先查询自己的族谱,如果与长辈有重字会即使改掉。

如果哪家小孩子出生要取名的话,他的家人就会根据小孩子的出生八字去算算该怎么取名,要避开什么,还有不能跟家中的长辈的名字有重字或者谐音。

家长们都觉得要是孩子的名字和长辈有重字,会给家里带来很大的霉运。

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会“忌讳”这个。

著名模特奚梦瑶为何献君诞下一子,一时激起千层浪。

不仅仅是因为宝宝有一个享誉全球的模特妈妈和高学历的爸爸,更重要的是宝宝的爷爷是香港鼎鼎有名的“赌王”——何鸿燊。

作为赌王世家的长孙,孩子的名字成了广大吃瓜群众关注的消息,各种名字屡屡登上香港头条,但当宝宝的名字确定后,众多吃瓜群众却是大跌眼镜。

赌王的名字是何鸿燊,而给宝宝的名字是何广燊。但名字一出,就有些人懵圈了,赌王名字叫何鸿燊,而孙子的名字却叫何广燊。

已经98岁高龄的赌王何鸿燊身体状况日益俱下,经常会被港媒传出“豪掷千金续命”的小道消息,更有甚者传出除了何鸿燊自己的医疗团队,任何人不得接近的说法。

但看到第五代长孙的到来,即使身体不便,老人也是很开心的。

何家五代族谱分别为“启、世、鸿、猷、广”,由于这个孩子是赌王何鸿燊的长孙,长孙对于赌王何鸿燊来说意义独一无二,有传承祖辈的意思,因此取名“何广燊”。

由此也不难看出何鸿燊对于孩子的喜爱,宁愿冒“大不讳”,也把自己名字的第三个字送给了孙子,希望长孙可以子承父辈。

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取名这件事已经慢慢不追究礼法,但名字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是他对外的标签,并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作为父母,给孩子取名字还是要三思而后行,也要让孩子的名字有内涵。

那么我们该怎么躲避这些雷区呢?

1. 不取生僻字

兜妈的一个朋友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叫王雅嫅(jie),寓意是古典雅趣。

兜妈问她为什么要取这个字,她说:“这个字寓意好,名字也不会特别张扬,老师上课也会多’关注’我的孩子。”

殊不知,过了一段时间就主动带着孩子去改掉了名字。

原来孩子上学期间,很多老师根本不认识这个字,上课提问为避免尴尬,都会主动避开女儿的名字。与此同时,其他小朋友也总拿孩子的名字取笑,说不和不认识名字的人玩。导致孩子被孤立,心情也越来越差。

2.名字不要太接地气

在农村有一个说法——名贱人贵。

所以滋生了很多有趣的名字,诸如“狗蛋”、“虎剩”之类的名字,或者是“志远”、“志杰”之类的名字,寓意志向远大,即使今天也依然很多。

但是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后容易被其他孩子取笑,取一堆外号,同时会从心底里看不起对方,导致孩子自信心下降,不敢与他人交流。

3.不取引发歧义的名字

2013年小品《好人难当》,不光捧红了沈腾,让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同时还捧红了”好贱“这个称呼。

假如给孩子取了一个充满歧义的名字,结果可想而知。

4.不要选笔画太多的名字

一个熟人姓”梁“,夫妻俩老来得子,对孩子特别重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也希望女儿温婉儒雅,给孩子取名叫做”敏伊“,名字一共只有29笔画,但是孩子小时候总是写不下来,读着还拗口,考试别人都交卷子了孩子还在写名字。

兜妈小时候上课调皮,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惩罚,动辄”一百遍“名字抄写,如果名字简单还好,如果名字复杂,笔画太多,那孩子可”有的哭咯“。

名字代表着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随着名字的个性化越来越严重,家长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名字的根本作用,为了孩子以后融入社会更好的交流,所以,取名儿这个事还真得重视起来。

这一年,幼儿园遇“冷”,小学遇“热”

这个夏天,青岛市即墨区某公办幼儿园的教师赵琳只有一个月的暑假。

为争抢生源,从去年起,当地一批民办园停休暑假,今年,许多公办园也加入了进来。“家长乐意把孩子送去不放假的幼儿园,园里还能多收两个月学费。”

赵琳所带的班级有十来个孩子。由于近两年,小班新生有限,这十来个孩子是混班制,大、中、小班生都有。班内比较常见的场景是,几个大班生自成一组,学习算术、拼音等幼小衔接知识,其余的中班、小班孩子聚在教室的另一角,做手工。

今年如果能招到七个小班生,就可以开一个新班级。但是赵老师认为这很难,截止到目前,园内只接到三位家长的入读咨询。

据《青岛日报》报道,2022年,青岛全市幼儿园小班入园人数为8.73万人,比2021年减少近1.3万人;另据青岛市政府新闻办,2023年,全市幼儿园小班入园人数又将比2022年减少约2000人。然而,2023年,青岛市将有16.8万名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比去年增加了4.3万人。

类似的现象不止青岛独有。从出生人口数量上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我国当年的出生人口达到188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00余万人,为近20年来的顶峰。到2023年,当年的新生儿就要涌向小学,因此,有舆论认为本年度为小学“最难入学年”。杭州、广州、北京、青岛等多地发出小学学位预警。

而在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2.1万人,较上一年的1465万人有较大减幅。而这批幼童也到了就读幼儿园的年龄。另综合各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000余所,也是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种种数据表明,今年是幼儿园遇“冷”的一年、小学遇“热”的一年。

2021年6月12日,上午8点,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学外,陆续有家长带着相关材料排队等待“幼升小”入学信息审核。图源 IC photo

一头“冷”,一头“热”

在赵琳的印象中,幼儿园的招生状况从未像近两年这么“棘手”。

她所在园招生范围覆盖附近的三个村落,大班孩子人数占全园人数的57%,今年计划招进20名小班孩子,实际上只招到了3个。孩子数量逐年递减,同片区有家民办园,今年的在园大班孩子有105个,中班孩子有60个,小班孩子预计有25个。

赵琳说,好几家公办园将招生纳入教师年终考核,“招来一个学生,就在个人评分体系中加一些分。”因为学生太少,从去年起,她家附近倒闭了两所民办园,现在一个成了水果店,一个成了培训机构。

六月,进入招生季以来,北京市海淀区某普惠幼儿园的招生办,一天要打出200多个推广电话。园内李老师介绍,不同于往年,今年招生不再“卡”房产、户口、社保证明等条件,“来一个孩子收一个。”即便如此,今年只招到不足150个孩子,比去年、前年都少了至少四分之一。

也是从今年起,生活在江苏省常熟市的施芸,陆续收到四五家幼儿园的招生宣传单,单上详述园内师资和环境,是她从未见过的架势。她最终把小女儿送入了大儿子曾就读的某民办幼儿园。她记得,七年前,大儿子在读时,一届学生有100人,到今年小女儿入学,一届学生只有不到40人。

上海浦东新区某民办幼儿园园长凌捷说,今年或将是“最后一个超百人的毕业年”,明年,园内毕业人数预计下降到六十余人,“今年的大班人数可能比小班多一倍还多。”她观察到,与去年相比,周围不少公办园也有20%左右的生源降低。

上海某幼儿园内,孩子们在进行户外游戏。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幼升小招生呈现截然相反的态势。

今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发布全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入学预警,据悉,杭州市2023年摸底潜在适龄生源为15万左右,比前一年增加了2.5万。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幼升小家长丁蕾从新闻上得知,今年区内有二十所左右的小学发出学位预警,不少学校提高了入学的户籍年限、积分要求等门槛。她认识的一些幼升小家庭,用积分报名公办小学的,排位不够靠前,“全都被调剂。”尝试摇号入读民办小学的,“一个都没有摇中。”丁蕾家的入学条件本就不占优,没有本地户口,积分也少,她为此感到焦虑。思来想去,她最终选择让孩子直接统筹去了某公办校。

广州市天河区某公办小学的袁老师介绍,往年,校内保持不到百人的年级容量,今年9月的一年级则将招新生200人左右,数量翻倍。中山市某公办学校的周老师也透露,新招的一年级将从常规的8个班扩充到10个班,“我们镇的教育办公室希望我们扩充到14个班,但是场地不够。”有同事想为幼升小的孩子申请入读本校,但户籍不在此地,往年只需打申请即可通过,今年不同,“没有这样的位置去接受老师的小孩了。”

人口学家黄文政表示,幼儿园缩招、小学扩招是一体两面的同一个问题:前者无疑是人口下降的直接体现,后者则不过是快速下降趋势中的一个小小反弹。“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我国出生人口经历了一个小幅增长,从2015年的1655万人,上升到2016年当年的1883万多人。但紧接着就一路下降,到现在,2022年的出生人口是956万人,降了快有一半了。”黄文政分析,小学的扩招维持不了一两年,很快也将进入遇冷缩招的境遇。

据青岛市的幼教赵琳观察,她班上的孩子以二孩居多,不过基本都是70后、80后父母所生,有位二孩妈妈比她的母亲还要大几岁。90后、00后的父母则很少见。前不久,她问起一位学生家长,身边是否还有更小的孩子需要上学,“那家长说没有,自己家的四岁孩子就是亲朋好友里最小的。”

“冷热”皆不均

“一位难求”的幼儿园仍然存在。

在昆山市花桥某公办幼儿园里,每届招生五个班级,每个班级30人左右。据该园徐园长介绍,今年的招生任务已顺利完成。徐园长说,在同一市内,幼儿园生源数量的差异很大,“要看你所在的片区,周围是否有新建的小区,人口是否密集,年轻化的程度是否高。”而花桥地处上海边缘,许多沪昆双城生活的人会把家安在这里,自然而然的,这里也承载了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对于幼儿园生源下降的现象,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曹妈妈直言“没有感受到”。一个多月前,她带孩子去一所公办园提前面试,“乌泱泱来了好多人。”孩子接受自我介绍、游戏等测试,她则被拉着聊育儿经。尽管事先备考了前两年的真题,孩子仍然没有被录取。她又为孩子摇号报名一所民办幼儿园,也没有中签。她最终选择了自家小区后门的一所民办园,先将孩子送去上托班,等9月份直升小班。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解释,在生源下降的大背景下,大城市的部分公立幼儿园仍然难进,这是正常现象,“拿北京举例,海淀、西城的公立园不好进,门头沟、昌平等区就会好很多。整体来说,生源下降或上升,取决于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配套,微观面的学校很难做出改变。”

不少“高端”民办幼儿园的学位也仍紧俏。“上海有些幼儿园的学费在每个月一万五千元至两万元之间,它们可以用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地段来提供服务,所以今年的招生依然非常好,都是要登记摇号的。”浦东新区某民办园园长凌捷总结。她自己的园算得上“中端”,“带外教的班每个月6000元,不带外教的班每个月4000元。”虽然今年招生格外辛苦些,她预计,到今年9月,最终的入园人数或者可与去年持平,小、中、大班加起来招生200人左右。

与“一位难求”的幼儿园相反的是,有些幼儿园则难以抵挡生源下降的趋势。上述昆山市内一所建校70余年的老牌幼儿园,由于地处老城区,周围小区多以老年人居住,该园园长透露,本年度的招生人数至少减少了四分之一。

面对生源的下降,收入、开支都靠学杂费的民办幼儿园尤其艰难。在凌捷看来,最难办的是普惠园,“普惠园夹在公办和中高端民办之间,收费低,就不可能花很多精力和钱去投入教育资源,好的老师也招不起。在行业中没有竞争性。”

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有关数据,202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达24.57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数量的84.96%。

2022年9月,江苏省某小学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图源 IC photo

在北京市海淀区某普惠幼儿园工作的李老师介绍,北京市的公立园学费在七百元至一千五百元之间,普惠园的价格与之相当,高端民办园的价格则无上限——比较起来,自己所在的普惠园既没有公立园的资质优势,也没有高端民办园的资源优势,自然就落了下风。

“附近的公办园、部队园加起来有六七个园,都在抢(收)一个孩子。”她是合同制老师,危机感时刻压迫着她,“招生名额不满,职工就富余,就可能被辞退。”她最近常想要跳槽去公立园,但也自觉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难达成。

相似的差异也体现在小学招生上。教育部日前公布《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其中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比十年前下降近8万所。在丁长发看来,其中大量减少的是农村及乡镇的小学撤并,“总体上来说,小学学位较往年紧张。但是细分起来,人口流出的地区,比如许多乡镇、农村小学,学位其实在数量上是过剩的,所以慢慢都撤并了。而在人口流入的地区,学位数量的增长可能没有完全跟上人口的增长。”

即便同在人口流入的大城市,小学的招生也呈现不同生态。在江苏省昆山市,一所公办校今年达到了历年招生数量之最,预计在9月将招收近1200名学生,比往年多出百余人。该校校长齐平称,已鲜有学位给予没有户籍、通过家长积分入学的学生,“积分生大多都要接受区里的调剂,去别的学校。”

然而,在昆山市老城区的一所公办小学,校长透露,“学生总数和往年基本持平。”在成都二环边的一所公办小学里,9月新生人数与往年“一样稳定”,校长称,户籍生和积分生入学比例正常,没有出现扩招的情况。两位校长均表示,这与学校所在地户籍生数量稳定有关。

应对之法

对面临生源减少的幼儿园而言,自救不外乎转型。

受访的幼儿园都提到,加开托班,提前招收两岁半至三岁的幼儿,是解决生源减少带来的闲置课室和教师的理想方法。

凌捷举例,今年下半年,幼儿园将“朝下延伸”,“本来覆盖两到六岁的儿童教育,现在打算覆盖零到六岁的。”她计划,在幼儿园附近的社区里发展出“妈妈驿站”等日托服务,派遣闲置的老师去管理。她也希望在社区内开辟出亲子场所,供家长儿童免费使用交流,甚至在其中定期举办亲子讲座等活动。“有些想做成公益性质的、免费的活动,想办法把生源从入口端就截住。”

二月份她还开始做直播,录下园内的集体生日会、幼小衔接讲座、文化节等活动场面,最多的一次,有近千人观看。直播以来,每个月稳定能接到40名左右家长的入学咨询,相比从前,数量翻了一倍。

改变师生比是另一种选择。在凌捷的幼儿园,新采用了“三人两班制”及走班制,希望在缩班后,使用更少的教师人数来降低园方的运营成本。多出来的老师,则派去其他业务岗位。

凌捷还观察到一些收效甚微的做法。比如有幼儿园尝试开“日间托老”的服务,“没做多久就结束了,原先的师资根本用不了,托老和托儿完全不是一个系统。”前阵子,她去另一家幼儿园参观,听说他们“花了很大力气去做地推”,让带班老师也抽空上街发传单,但效果很差,“发出去100张单子,只能接到个位数的咨询电话。”

广东省佛山市某公办园园长何林称,不少幼儿园将招生任务强制分配给带班老师,“老师们会分组,这一周哪几个老师去搞招生活动,下一周换另一组老师。”青岛市即墨区的幼教赵琳也介绍,自己的工资构成是基本工资加绩效,后者与孩子人数挂钩,大约招一个孩子能多几十元,“招生正常时,每个月到手四千元左右,明年可能就到不了四千元了。”

今年,为了促进招生,附近的幼儿园办起了校园开放日。赵琳所在园也举行了一次儿童节庆祝,邀请家长们来参与文艺汇演、亲子游戏,希望他们回去后多做宣传。庆祝活动后,园内接到了三通招生咨询电话。

上海某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参观国际航海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另一方面,各地绞尽脑汁应对小学的生源增多、学位扩增。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46此会议通过决议,2023年,北京将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据202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本年度,广州市将增加公办基础教育学位14.5万个。青岛市执行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24年,全市新增相应学位16万个。

以北京为例,综合公开信息,海淀区将在2023年11月底前,“从加快推进新建改扩建工程,到抓紧实施回租回购增加办学空间,从学校内部挖潜增加供给,到各学段之间的动态协调合理布局”,新增中小学学位5560个;朝阳区在2023年内将新建、改扩建两所中小学,新增中小学学位1080个;从2022年秋季起,丰台区落实各类建设、扩建项目,今年将新增小学学位320个、中学学位1200个;房山区年内新增中小学学位2660个,并开工建设黄城根小学房山分校、育才学校房山分校等学校……

今年,齐平的学校预计多开两至三个班,这意味着学校需要“内部挖潜”。他介绍,第一步是增大班容量,将每班50人以下的标准提升到55人以下。第二步是征用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按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来说,根据办学规模的大小,专用教室的配置是有数量要求的。但是在特殊时期,我们只能先确保学生有学上。至于上音乐课,只能让老师抱着电子琴去各班上了。”他估算,9月开学后,全校将有21个专用教室被征用。

常态下,班主任由语文老师担任。然而,近两年,由于学生太多,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甚至信息技术老师都开始做班主任了。为配备任课老师,齐平称,学校在区镇统一协调下,招聘了部分合同制老师,“合同一年一签或者一学期一签,如果以后不缺老师了,就可以不签,还是挺灵活的。”

在昆山,合同制老师被称为“代课老师”,“一些新建的学校会有新增的编制岗位,在老学校,基本只有等在编老教师退休了,才会多出在编岗位。”当地的一位老师称,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教师编制考试竞争激烈。广州天河区某公办小学的袁老师称,自己2021年考编时,“考的片区招8人,报名人数有五六百。”今年,为补给新进生源,学校将新聘10名各科教师,“半数以上都是编外的。”

更少的孩子,更多的资源

曾经的招生“好日子”还历历在目。

凌捷从事幼儿教育三十余年,记得招生最火爆的是在2006至2012年间。“那时候我们搞了个专门的大厅,让家长们来报名登记。人太多了,全登记完要好几个周末。”往年,她在四五月才开始招生宣传。今年,她在一月份就下了“决战今年9月”的动员。

广东佛山的公办园园长何林称,2016年至2018年,即全面二孩开放后的两三年内,“一说开始报名,每天都在接电话,而且每天有至少十几个人来幼儿园现场问。招生工作要两三个同事一起才能搞定。”有些家长找关系插队,因超额不给予学籍,也仍然要孩子入读。

她们都预感,这样的日子很难回来了。

另一个值得担忧的事实是,走完本年度的生源高峰,小学的缩招也近在咫尺。

“2022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只有956万,意味着到2028年,我国小学的入学人数,将比今年的小学入学人数少约800万人,减少将近一半。有关专家推测,到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将减少3000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正是担心学位资源很快会闲置,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在应对学位紧张时“放不开手”,社会上甚至有教师“过剩论”等声音。

熊丙奇做过比较,据统计,我国普通小学平均班额是38人,而发达国家的小学班额普遍在20人到25人之间;我国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平均班额在30人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很少超过20。“不管是幼儿园还是义务教育阶段,只要我们提升师生比,就不会出现教师资源闲置的问题。”他还指出,“双减”工作实施以后,教师的压力倍增,要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必然对教师配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新的要求。

为此,在黄文政看来,“砍”掉小学和幼儿园,任其关闭,或是由着合同制教师失业,都不是好的选择。他建议,各地教育部门应维持或提升教育经费,顺应时势,为更少的孩子积攒更多的教育资源。

昆山某人口密集片区的幼儿教师胡老师总结,近年来,在班级数不变的情况下,新生的班容量逐年递减。“大前年是46个人一个班,前年是41个人一个班,去年是36个人一个班,今年估计就31个人一个班。”她形容,班容量“终于趋于正常了”。

这使教师们得以按计划实施一些“项目化的教学”,确立主题后,鼓励每个学生都深度参与、讨论、互动。这要求任教老师更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从前,一个班级有四五十人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

上海某幼儿园内,老师带孩子一起做蔬菜拓印画。受访者供图

此外,各地都在探索“均衡化”教育。

例如,2016年,北京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2022年秋季,北京全市所有区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时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现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曾向媒体介绍,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老师原则上应进行轮岗,“城区在推进学区教育集团内校际间的师资均衡配置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全区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的交流轮岗,以及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普通教师的派位轮岗……远郊区全面推进交流轮岗,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的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普通教师的派位轮岗。”

2019年,昆山市制定《关于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组建成立依托于四所中小学的四个教育集团,通过“名校+新校”“强校+弱校”“直属校+乡镇校”等形式,提升全市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齐平把教育比作载客大巴。“一辆大巴,坐50个人,是这么开。坐40个人,也是这么开,但是乘坐体验是不是会更好?”他认为,未来生源减少实际上是理想状态,“这意味着,师生比上升了,孩子活动的场所也增多了。更符合素质教育、综合教育的要求。”

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李照 实习生 邹冰倩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刘越

(赵琳、齐平、施芸、丁蕾、何林为化名)

作者:piikee | 分类:八字起名 | 浏览:1 | 评论:0